1)對于小跨度、整體現澆板的橋梁,在調查中發(fā)現大部分裂縫出現在跨中,可以封閉、涂環(huán)氧樹脂膠或加壓注射環(huán)氧樹脂膠,觀察裂縫的變化。
2)如果橋梁裂縫超過限值,橋面有橫向裂縫的橋梁應拆除橋梁上部結構,更換橋面。王家崖大橋位于省道泰克線K68 111,建于1986年。它是一座2-6.9米的空心板橋。該橋的主要病害是橋面鋪裝嚴重損壞,鉸縫失效,板受單板應力,部分板出現橫向裂縫。該橋于2006年改建,全橋換成了橋面板,然后做了12em鋼筋混凝土路面和6em瀝青層。橋梁上部結構改造后,
由于近年來超載車輛的不斷增加,橋梁鉸縫病害普遍存在。在橋梁加固改造工程中,大多數橋梁鉸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。加固改造過程中鉸縫的具體做法如下:
1)預制梁板預鉸鋼筋,綁扎預埋鋼筋,澆筑帶縫混凝土。
2)對于采用上部結構的橋梁,鑿除松動的鉸縫混凝土,使鉸縫變粗糙,在鉸縫處設置連接鋼筋,澆筑鉸縫混凝土。
3)采用上部結構的橋梁,在梁板,頂面設置植入鋼筋,鋼筋伸入路面,與路面層鋼筋焊接,使橋面鋪裝與梁板共同承擔交通荷載。橋面鋪裝改造措施
4)雙曲拱橋橋面改造。這座橋是1979年重建的。上部結構為4m~13m石拱,下部結構為重力式墩臺。主要病害是拱圈接縫脫落,橋面鋪裝嚴重損壞。在橋梁改造過程中,拆除了原有的橋面鋪裝和基層,重新鋪設了40厘米厚的水穩(wěn)碎石和6厘米厚的瀝青混凝土鋪裝,并封閉和修補了拱圈裂縫。
5)梁板大橋病害改造。小跨度橋梁橋面鋪裝改造——鑿除舊混凝土鋪裝,改造12em厚、5cm瀝青混凝土厚的鋼筋混凝土鋪裝。鋼筋混凝土采用單層鋼網,橫向直徑14mm,縱向直徑12mm,縱橫間距15em。2006年,位于208國道K829-198處的退魚尾橋采用該改造方法進行了改造,目前該橋運行良好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文字(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來源于網絡)如有版權請聯系刪除。
重慶中太建科加固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1007140號 網絡支持:子沃科技